庆隆帝微微转头,用眼神示意。吴光启心领神会,将手中拂尘交给一旁的小太监,自己则提着袍子下了台阶,走到权墨冼的案几跟前,手执墨条为他磨起墨来。
他是深得庆隆帝信任的心腹太监,从潜邸时就跟在身边,陪伴皇帝一起长大的伴当。在宫中,他领着大太监的俸禄,却并没有实职只专心伺候皇帝,然而却比任何一个内侍都要重要。
就这样身份的一个人,竟然替一名区区进士磨墨?
哪怕是会元,也不足以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吴光启的脚步悄然无声,却拂过在场官员的心头。看来,得重新评估一下,权墨冼这个人在皇帝心头的分量。
一名正在愁眉苦脸作答的进士,偶然间抬头发现这一幕,吃惊的嘴足够放下整整一颗鸭蛋。
他是世家子弟,来抵京之前,就对皇帝身边的人烂熟于心。他当然知道吴光启是什么人,在庆隆帝身边又有着怎样的分量。
陆续还有些人发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场中的空气,仿佛都被他们吃惊的呼吸声所扰乱。
但处于这风暴中心的权墨冼却毫无所觉,他的全幅心神都已经投入在眼前的这张纸上。
他墨黑似漆的双瞳,熠熠生辉,神情八风不动,坐得笔挺。唯有右手中的笔,似上了发条的木偶一般,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地刷刷书写着。
这等速度,令吴尚书在心头暗忖,就是他年轻时也赶不上。
原来,方才他闭目沉思时,已将整篇策论在心中做好。如此,才能做到像现在一样,下笔如有神。
此子的记忆力,也是上佳。就算打好了腹稿,此时行云流水地作答下来,不改一字不增一句,令人击节赞叹!
权墨冼此时已经完成沉浸入他自己的节奏之中。每写完一张,就马上放到手边,取了全新的一张宣纸仔细铺好,继续作答。
他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得上一张的墨迹都只干了少许而已。
为了避免墨迹互相沾染,吴光启示意小太监上前,将他写过的纸张按顺序一一铺陈开来。几案上放不下,就放到一旁的明砖地上。
在殿试时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并没准备多余的镇纸。不过皇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小太监用手将作答过的宣纸按住,待墨迹干后再一一收起。
如果从半空中看下去,就能发现一个奇景。
宣政殿内的考场,呈整齐的十排、十列,每一个几案后面,都坐着一名答题的进士。但在第一排的头一个位置,此刻却格外显眼。
原本是一人一几,多了吴光启站在前方右侧碾磨,左侧的空地上还有好几个小太监在忙活着。有按住纸张晾墨的,有忙着排序的,有小心翼翼收起纸的。
随着答题进入尾声,权墨冼的目光,逐渐变得狂热,眸子中的灼灼神光仿佛能燃起火来。与之对应的,是他绝对冷静的身姿。
他腰背笔挺如松竹,手肘及运笔的动作精确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没有丝毫多余,不耗费一点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