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宋以后,到这鞑子入关之前,除了蒙元之时,无不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有蒙元在先,鞑子也懂得治理国家还是要靠汉人中的读书人,故而面子上做的好看了些。”,陈家洛手指敲着桌子慢慢说道,“不过归根结底,这汉人还是要比满人低了几等,如今可称得上是一等满蒙二等官,三等包衣四等汉!这满人和蒙古人是第一等人,这当了官就能做二等人,投身到满蒙贵族府里做包衣就可以当三等人欺压汉人了!”
纵观清朝二百多年间的历史,先后担任过内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这样的重臣中有一百二十位汉人,而这一百二十位汉人中科举出身的就有一百一十八人,而这一百一十八人中又只有三人是举人出身(貌似左宗棠就是其中一个),剩下的一百一十五人中全部是进士出身。我们再看看满人,先后担任过同等职位的满人有一百人,当然不是说满人比汉人人数少就说明汉人占优,这不过是满人犯了错误受惩罚的几率比汉人小,所以在朝堂上呆的时间比汉人长罢了。再来看看这一百人入仕的途径和汉人有何不同,这些人中科举出身的二十五人,担任笔帖式发迹的二十一人,世袭出身的十四人,侍卫出身六人,翻译科考试出身六人,荫生七人,生员三人,中书、主事、銮仪卫(这个职位其实就是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的,在明代属于锦衣卫的职能,在顺治年间改为銮仪卫,和珅就是在这个职位上伺候的乾隆舒服才发家的,他就是这两个从銮仪卫做到大学士的人之一)各两人,护卫、监生、理事官、知县、库使(特么的看库房的都当了大学士,你让那些读了几十年书的汉人情何以堪)、拜唐阿(满语。本义为“有用”、“成材料”,引申为“听差的人”、“听用的人”。清朝内外衙门中无品级的管事人员、随营听用的各项匠人、医生等,统称拜唐阿。)、纳捐(特么的连交钱买官的都有。)各一人。由此可见,鞑子朝廷为了维护满人对朝廷的控制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由此可见,朝廷鼓吹的满汉一家不过是个笑话罢了!”,心砚叹道,“有这些满人压在头上,咱们汉人终究没有出头之日啊!”
入仕途径的资料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韩晓洁2006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清代满人入仕途径与清代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