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客,我们的终点站上海站马上就要到了,感谢您乘坐本次列车--”
沪城上海站。
从宜安开往上海的列车上,播音员提醒到站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起来时,张晨已经坐着看了一路的风景,除了山更青以外,窗外的风景让他一遍遍地提醒自己身处何时何地。
96年的上海。
心里隐约充满了好奇,意外提前被老头子带来上海,张晨不仅仅是充满了好奇,更充满了期待。
因为他发现,在满世界里寻找第二桶金的时候,他似乎忘记了在96年的上海,就是用遍地黄金来形容那也绝不为过。
张文林一手拎着小包,一手拉着张晨的手从火车站出站后就往外挤了出去,此时的上海显得更加荒凉一些,车站四周还没有后来那样高楼林立的景象。
“爸爸,我们先去哪里?要不去市里逛逛吧?”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文林在头上抽了一记。
“先办事。”
撇了撇嘴张晨也不说话,随后的两天,果然如同张文林说的那样,父子俩一直在各个建筑施工工地之间窜来窜去,前前后后找了十几个人,最终答应回去的只有八个。
张文林早已经在心里算了笔账,八个人也够自己使唤的,当即也不勉强,那八个同意回去都是几个年轻人,由于缺乏经验,在这边的工钱并不高,张文林开出的工价相对高了不知百分之三十,离家又近,他们自然是乐见于此。
但是张文林知道,再过两年,年轻的匠人就会变成老师傅,现在他们所欠缺的也只是些时日而已,到那时候这些年轻人就是主力军。
修路跟盖房子不一样,并没有那么复杂,把这些年轻人弄回去拉起队伍,路修完了经验也就起来了,到时候不管是做什么也不会缺人手。
现在在上海的宜安包工头都是家里的一些老师傅,年轻人多半在学手艺,很少有老师傅愿意带徒弟,但是这种刚刚出师没两年的年轻人却不用带。
事情谈妥之后,离假期结束还剩下5天的时间,回程在路上坐车还要花个一天半的。
在留下联系方式和一人两百块钱的路费后,张文林便带着儿子张晨去市区了,来一遭总是要看看的。
在上海转了两天,虽然整天要不是留在宾馆里看电视,就是在工地上跟那些泥匠在一起。
但是张晨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家里的余钱要拿来投资,但是投资什么有投资96的股市来得轻松呢,张晨想不到其他的。
不过如何让老头子答应他去关注股市却成了一个大难题。
在这个老头子压根就不知道股市如何操作的年代,要想打动他把那么一大笔钱放进股市里,张晨自认为比让他改行回家种地还难。
站在南京路尽头的外滩观江走廊上。
96年的陆家嘴孤零零地只看得到东方明珠一枝独秀地静静矗立在那里,四周都显得空旷,与后来的由大片城市建筑群勾勒成的城市边际线相差极大。
张晨撇了撇嘴并不在意老头子在那里浪费口水地介绍当年他们来上海时的模样,而是自顾自地想着怎么让他老子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