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上德国和曰本虽然是盟友,但是也是同床异梦,互相之间都盼着对方吸引火力,然后自己在背后捡便宜,现在德国要做的也无非是这么回事,让中国在亚太地区吸引美国,英国,苏联的注意力。
然后德国放手在欧洲扩张,这完全是一个如意算盘,中国政斧绝对不会给德国人火中取栗,毕竟如此一来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一旁的国防部长吴桐也发表了观点:“大总统,诸公,现在战争归根到底是是生产能力的竞争,是产业工人的竞争,在中高级技工方面德国独步天下,超过了五十万人,美国紧随其后也将近五十万,但是质量比不过德国,英法两国都在二十万左右,至于苏联和曰本的水平相当,都在十万左右,我们还不到八万人,当然由于推广了自动化生产线,我们的产能绝对不在苏曰之下,另外中国还有大量的中低级技工,人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就算我们武装一千万的军队,也丝毫不影响军工生产。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中国和德美等国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是不可跨域的差距,如果德国整合了整个欧洲之后,德国的技工人数势必超过一百万,而且欧洲作为现代科学的诞生地,拥有数量最多的科研力量,有了这些优势,德国就能制造出最先进的武器,到时候还有谁是德国的对手!”
吴桐的话无疑又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德国的强大,在国际竞争之中资源很重要,但是人才更重要,而且还是一切的基础所在,中国和德国进行过深入的人才交流,对于德国的底细了解的很透彻,因此吴桐才更担心让德国做大。
乔宇的心中也有了判断,德国的军工科技的确有过人之处,当然德国也有致命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企业组织协调能力远不及美国,标准化和流水线这种现代工业利器贯彻的不够深入,而且德国过分追求武器姓能,忽视了数量的追求,到了最后就算虎式坦克再厉害,也会淹没在苏联的钢铁洪流之中。
当然德国不能和美苏拼数量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因素,那就是资源问题,尤其是石油等能源的缺乏使得德国没有疯狂暴兵的能力,总体来说德国就是一个地区姓的强国缺乏成为世界领导力量的基本底盘,又处在四面包围的恶劣地缘环境之中,因此这个国家的希望不大。
“大家也都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也总结一下,第一和德国的合作还要继续开展下去,要尽可能的获取德国的先进技术,滋养我们的工业体系;第二同德国结盟并不可取,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德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盟友,这就意味着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临近,我国必须确定好自己的出路;第三根据德国外长透露的消息,曰本也有可能加入德国的联盟之中,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必须加强对曰本的情报力度!”
乔宇发表了意见,自然就是一锤定音,军方和政斧虽然也有不少亲德派,但是此时也没有了用武之地,实际上中国和德国已经走上了岔路,当然对于军事合作中国一贯都是十分热情的。
中[***]方和外交部派出了专门的人员同里宾特洛甫进行了会谈,双方谈论的重点就放在了航母问题上,德国希望中国能够提供全套的航母技术,并且帮助德国训练一批舰载机飞行员,最好还能够向德国出售一艘退役航母。
中国目前拥有四艘新式大型航母,也就是远字舰,另外还有一艘更大的靖远号马上就要下水,这五艘新式航母是中国海军的核心战力,另外中国还有一大四小五艘改装航母,其中超勇号卖给了暹罗,扬威号和广乙号已经退役,只有号和镇海号还在服役。
德国这一次将目标放在了扬威号上面,这是一艘中曰海战之中的功勋战舰,排水量虽然不到一万吨,但是也足以帮助德国训练出优秀的航母人才。
不过中国却给了里宾特洛甫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起点号,中国可以将起点号出售给德国,并且中国可以提供改装技术,起点号采取的开放式舰首,这也是早期改装航母的通行做法,就是在原有的舰身之上安置一个全通甲板,而舰首部分的甲板就用支柱撑起来。
这种结构抵御风浪的能力很差,曰本航母就曾经出现过被风浪把支柱变成麻花的经历,而且北海和大西洋的风浪比起太平洋要大很多,起点号的强度很难承受大西洋的风浪,中国提出了改装建议,正好适合了德国的需要。
而且起点号满载排水超过了两万五千吨,舰载机数量能达到八十架,这已经可以和英国航母抗衡了,虽然军舰旧了一些,但是还是能够参战,一艘有战斗力的航母和一艘纯粹的训练舰完全是两个概念。
里宾特洛甫得知中国的慷慨之后,高兴的发疯,急忙向柏林报告了消息,希特勒也连夜召集身边的亲信要员,一同商讨此事。
中国这么大方可不是没有条件的,而是有着众多技术要求,比如德国要向中国提供六款机床的核心技术;还有德国要派遣技术人员帮助中国建造一座万吨级的锻压机;另外还要电子技术等等,加起来不下二十余项。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锻压机,这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中国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通过犹太人获得了一大批资料,但是由于中国技术储备不足,最终也只建成了一座五千吨的锻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