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下去,不解决实际问题,对老百姓又有多少益处,天下又岂能平定!胡宗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鬓角发白,他一生追求,既不是清官,也不是贪官,他要立功,要立不世功勋!
“小兄弟洞若观火,只是胡某以为身为男儿大丈夫,不该如女子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名声,更不该忘掉做人的根本,贪得无厌。胡某此次南下,已经发了誓,不破倭寇决不罢休。我以为破解倭寇的关键,就在于让百姓有活路,我做过余姚知县,东南的倭寇十成有七成是汉民百姓,如果有活路,谁愿意剃发易服,装成倭寇,就算死都没法葬在桑梓之地!”
唐毅听完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对胡宗宪投以赞许的目光,难怪此人能成为倭寇的克星,的确是见识不凡。
唐毅发现胡宗宪至少有两大优点,第一他务实,把倭寇产生的原因看得清楚,不会天真的以为光凭着军事就能解决倭寇的问题,懂得利用经济手段,这在大明官员之中,绝对是佼佼者。
第二,胡宗宪有执行能力,又有强烈的建功热情,不计毁誉,勇往直前。在这一点上,就算老师唐顺之都比不上他。
“胡大人,朝廷算是选对了人,看来东南的百姓有救了。”唐毅由衷赞道。
胡宗宪轻笑道:“胡某不过区区七品巡按,能有多大的作用?不过正因为胡某官职还不大,正好是小兄弟烧冷灶的时候,你可想好了?”
还有这么不要脸的家伙吗?唐毅顿时哭笑不得,抱拳说道:“求之不得!”
……
他们结伴之后,从山东快速南下,半个月的时间,总算赶到了浙江杭州。
胡宗宪先找到了馆驿下榻,准备转过天去拜见王忬,正式走马上任。至于唐毅,他倒是没急着露面,正好躲在胡宗宪的后面,把浙江上下都看个通透,等老爹上任的时候,也容易一些。
作为胡宗宪的师爷,唐毅尽心尽力,帮着他搭理各种琐事,忙了天黑,才休息下来,没有躺多大一会儿,突然听到外面人喊马嘶,吵吵嚷嚷。
唐毅豁然坐起,急忙披衣出来,胡宗宪此时也走了出来,两个人向外面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有很多人向着总督衙门那边冲过去。
“怎么回事?”胡宗宪大惑不解。
驿丞急匆匆跑过来,看胡宗宪和唐毅手里都拿着灯笼,吓得腿都麻了。
“祖宗,二位祖宗啊,快把灯笼灭了,别让他们看见。”
“他们?他们是谁,倭寇不成?”唐毅淡淡问道。
“哎!”驿丞急得直跺脚,低低声音说道:“比倭寇还凶呢,他们是狼士兵!”
唐毅脸色一变,他早就听卢镗说过,朝廷从西南调来了很多土司狼兵,深受王忬的信任和重用。唐毅当时就感到了不妙,哪怕到了后世还有文明冲突呢,西南的狼士兵和江南格格不入,早晚会出问题。
看驿丞的样子,似乎问题已经爆发了。
“他们经常这么闹吗?”
“嗯,最近更邪乎了,听说是朝廷拖欠了粮饷,结果总督府说都如数发了,已经闹了一两个月了。”驿丞苦着脸道:“二位千万别多嘴,赶快把灯笼熄了,进屋睡觉吧,把他们都引过来,咱们可就麻烦了!”
胡宗宪眉头挑了挑,看了眼唐毅,笑着问道:“先生困吗?”
“困,不过有热闹岂能错过。”
“说得好,来人,更衣,本官要去会一会狼士兵!”
说话之间,有从人拿过官服,胡宗宪穿戴整齐,带着人就往外面走。驿丞吓得脸都绿了。
“大人,大人,您可别胡来啊,引火烧身啊!”
胡宗宪不屑地一甩袖子,冷笑道:“都是大明的疆土,我看谁敢放肆!”
唐毅紧紧跟随,一前一后,出了馆驿,走没有多远,就来到了总督衙门,此时衙门外面站满了人,他们穿着与汉人不同,手里拿着短刀长盾,把总督衙门围得水泄不通,大声呼喊,惊天动地。
为首的是一位高壮的头人,年纪在二十出头的样子,指着大门,破口大骂:“姓王的,你给我滚出来,不把粮饷给我们算了,就杀进总督府,砍了你的脑袋!”
府门里面一点动静没有,只有门楼上面探出一颗脑袋,正是事业杨文钰。
“彭大人,总督大人不在,还请你暂等几天……”
“还想骗我们,老子不上当,往里冲!”
狼士兵纷纷举刀,就要杀进去,千钧一发,胡宗宪突然大吼一声,“别动,本官在此!”(未完待续。)